【綠集合系列報導】從老屋找回在地認同 南北日式洋樓在綠集合
2016年綠集合徵選一次來了三組推動日式洋樓修復再利用的青年團隊,他們各自行動的進展或有先後,相同的是,藉由一棟特色老屋重新發掘地方發展歷史,找回在地認同。這三棟老屋是:基隆的許梓桑古厝、龜山的曹家洋樓以及歸仁農會舊廳舍。
2016年綠集合徵選一次來了三組推動日式洋樓修復再利用的青年團隊,他們各自行動的進展或有先後,相同的是,藉由一棟特色老屋重新發掘地方發展歷史,找回在地認同。這三棟老屋是:基隆的許梓桑古厝、龜山的曹家洋樓以及歸仁農會舊廳舍。
許梓桑古厝(位於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巷15號,約建於1931年)。許梓桑先生是日治時期的基隆街長,他在廟口後方的山丘上建造了這幢閩洋合併風格的三層樓建築。基隆青年陣線從彎腰拔草開始,挖土、搬運垃圾,一步一步的將不見天日古厝,回復她原有的面貌。因經歷戰亂、地震、風雨,失去屋頂的古厝,現在成了一個簡易的藝文表演空間。
曹丁波洋樓(簡稱曹家洋樓,位於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二段1035號,約建於1927年)為三開間、洋式3層樓房,外觀有著巴洛克式風格及日本風味,當時以曹順和為商號名經營煙草雜貨等生意。回龜線(回龜山青年陣線)與桃園藝文陣線於2015年開始承接守護洋樓的任務,持續號召更多青年學子、在地居民以及關心洋樓的朋友們加入整理行列。第一步是讓後花園重見天日,喚起更多在地人注意甚至參與行動。
歸仁農會舊廳舍(位於台南市歸仁區忠孝北路176號,約建於1915年),前身為農業綜合辦事處與郵局,為今歸仁農會的起家厝。反璞歸珍團隊的組成,正是為了保護歸仁文化資產,免於老屋因年久失修無人管理而荒廢頹敗。藉由藝術創作的手法,讓更多人知道老屋的故事,凝聚保護當地歷史建物的共識。
這些日式洋樓保存能否順利推動,除了在地團體的努力,也受到建物產權與公權力介入兩個變項的影響。以下2×2矩陣來分析。
許梓桑古厝的產權原屬許家後代。許家後代決定將古厝捐給基隆市府、基隆市府又將之公告為歷史建築(第二象限)。雖有法律保護,但市府並無積極作為。2014年基隆青年陣線開始在此蹲點,由於已不需擔心建物硬體的保存,得以推動梓桑文化祭等一系列軟體工程。
歸仁農會舊廳舍的產權更為單純。原本可能被拆除的命運,2015年在反璞歸珍團隊的努力下,開始獲得台南市府的關注,並在地震後由文資處介入、尋求整修經費(第三象限)。該團隊除了農會舊廳舍,也關心歸仁孔廟與舊市場多棟老屋,並將持續舉辦反璞歸珍文化藝術活動。
曹家洋樓的產權最為複雜、前景也最為不明。曹家後代眾多,桃園市府也無介入(第四象限)。目前文化基地團隊只能在管理人同意的範圍內,局部進行清理。但洋樓的最終命運還是在所有權人手裡。
我們可再以2013年第四屆南方精神獎得主余國信推動的玉山旅社再利用來對照。該建物屬一私人所有、未達指定歷史建築的門檻,當地政府對該地區又無開發計劃(第三象限最左下角),因而讓余國信的洪雅文化協會得以承租並按照自己的理念進行修復、再利用,成為嘉義木造老屋保存運動的代表。
延伸閱讀